2008年4月12日

直切臂調校日記 ~ 2008-04-08

請連往下列網址詳閱圖文

http://tw.myblog.yahoo.com/fullranging/article?mid=2007&prev=2144&next=1975&l=f&fid=39

2007-11-22
最近以低針壓和將低VTA的方式來嘗試T5這支臂
發現結果頗能和我的系統搭配
但是有一點小小的困擾
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調唱臂
會讓唱針的表現對VTA相當的敏感
因為只要唱片的厚度不一樣
馬上就會造成聲音的改變
另外
若是唱片不平整
唱片在運轉時也會明顯地造成VTA變化
因此VTA因時制宜的調整變得相當必要
這樣會讓有點神經質的類比迷很累
不過
值不值得這樣做就見仁見智了
希望弄個可以邊聽邊調VTA的唱臂來玩玩
先幻想一下吧!
2007-11-11
這幾天利用下圖這支Shure SFG-2撬撬板式的針壓計調整針壓
可能是因為支點的磨擦力太大的原因
發現在低針壓的情況下這支針壓計不太準
所以就在測針壓時
小心的重複上下晃動針壓計
再藉由上下擺動的狀況來判斷可能的針壓範圍
此外
發現原本就常使用的唱臂調校鏡的新功能
這個唱臂調校鏡的參考圖片如下:(只是參考照片,唱臂不是我的喔!!)
(adapted from http://www.turntablebasics.com/images/align.jpg
這個唱臂調校鏡原本是我調Formula IV的利器
可以用此唱臂調校鏡的鏡面調整AZIMUTH
後來發現其實這個唱臂調校鏡的鏡面可以用來查看針尖的角度
所以索性就將此鏡至於盤上
將直切臂降下後
藉由唱針的倒影來觀察針尖角度
其實
利用這個方式來觀察還真方便呢
結果發現針尖的角度略小
似乎可以再將VTA升高一些
由於輕針壓配上低VTA的最佳調校範圍相當窄
所以分寸相當難以掌握
在實際試聽之後發現綜合這些技巧
似乎可以更方便容易地掌握唱臂的調整
有興趣的同好可以嘗試看看喔!!
2007-11-10
話說調整唱臂真不是人幹的
怪不得數位訊源會成為現今的主流
昨日晚上機師甯和陳兄儒鐘及其親戚到寒舍一聚
本認為已經將唱臂調好
但在機師甯的金耳之下原形畢露
只好摸摸鼻子認栽
只待他三人離開後
就逕暗自好好的用功
在維持一定的針壓下嘗試調降VTA來尋得最佳組合
無奈
一路將VTA試至最底
但原來的問題仍無從解決
因此在VTA無法再降的情況下
只好嘗試增加針壓
故將原先0.85g的針壓一路慢慢的調到1.35g
這一路可是數個鐘點的時間
最後雖然確認方向是對了
但針壓一高便活生感盡失
正在無奈之際
心想何不將唱片墊墊高呢
於是就在原來的唱片墊之下再墊一張不要的唱片以提高高度
如此這般
又逕再將針壓降至0.9g
終於原來的靈動又失而復得
但相較之下VTA還嫌稍高
因無法再將唱片墊墊高
故只好再將針壓加至0.95g
雖然減了一些飄逸
但得了諸多穩定
這兩三下的結論可是整個晚上和週末整個早上的工夫

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過
也付出了一些代價
(哈欠。。。。哈欠。。。。哈欠。。。。哈欠。。。。)
2007-11-09
認祖歸宗一下
先做個Jadis SL-5和Goldmund T5的血緣確認
雖然我的臂是掛著Jadis的牌子
但骨子裡卻是道地的Goldmund T5
不信的話比較一下以下兩張圖:
(adapted from:http://hanstedaudio.nl/shop_image/product/e63531128b6b7591a997330bd52b7416.jpg
認主歸宗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討論最近的調整心得了
自從自田仔那兒迎娶這支臂之後
就一直不斷的去適應這支臂的特性
根據田仔的說法
這支臂是一支少見的單支點(unipivot)設計直切臂
但與之前同是單支點的Sonus Formula IV相較
這支臂的聲音更穩卻仍不失細緻
真的是一支友善的臂
本來放在這支臂上的是雷氏唱頭
但可能是經驗不足
不知怎麼著怎麼調整就是無法完美
所以索性就換上了Denon DL-110
雖然Denon的頭中規中矩
但在田仔翻了我的藏寶箱後
發現了我暗藏的Sony XL-MC3
二話不說就叫我換上
果然真的稱得上是個不錯的頭
因此日後的調校就是以這顆頭為準了
再調整這顆頭時
還是依據我上一篇"唱頭調整之我見"的原則進行
簡單的說就是低針壓配低VTA
反之亦然
此外直切臂的巡軌更是要精準
否則就是會從頭錯到尾
玩了一陣子T5後發現
不知為何幾乎在所有的樂器都表現不錯
一但遇到人聲在引吭時就會有破音現象發生
此時單就調整針壓或是VTA好像都無濟於事
本以為是未加阻尼油之故
但田仔說這和阻尼油無關
於是就再一一檢查所有調臂的關鍵
檢查後驚訝地發現盤面和臂座好像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
所以又再重新抓唱盤和臂座的水平
再經逐一檢查後又發現T5的平衡錘出現偏移
可能是在調針壓時疏忽掉了
T5的平衡錘是屬於偏心錘
而當下卻發現偏心錘的位置不在水平的位置上
其實我在使用Sonus Formula IV時
就已吃足了偏心錘的虧
只要偏心錘的圓心偏離假想的垂直線
就會影響到AZIMUTH
所以單支點臂常以偏心錘的這個特性來作為調整AZIMUTH的方式
而偏心錘若沒有調好
當然會對聲音的影響會很大
而此次在玩T5時竟然忘了前車之鑑
所以趕緊將之調好
並再逐一檢查針壓和適度地調整VTA
經過一番苦戰和實際聆聽後
終於得到完美的結果
這一番經驗又再次證實
調整唱臂千萬要按部就班
每個重要的關鍵都會直接的影響到刻盤的再生喔!!
在一一做完應做的功課後
就可以再以我在"唱頭調整之我見"中所說的原則
以針壓和VTA的搭配調出您喜歡的聲音了
2008-04-03
新盤完工後
一直苦無時間找朋友來幫忙聽聽
今早特邀到機師甯到府協助本唱盤之調校
機師甯的現場經驗豐富
是眾多朋友所公認的第一把金耳朵交椅
所以配合著我對設備的掌握程度
再加上安坑黃哥哥的加持
調出好聲音可期
原本仍是以低針壓搭配低VTA的方式來嘗試
但數日下來卻發現聲音的走向依然不盡理想
機師甯一來就發現問題
在第一回合後遂即緩步提高針壓
以提升循軌的穩定度
使唱針在大動態下不至於無謂地顫動
讓聲音穩定度提高
針壓於是乎由原來的1.10克提高到最後的1.60克
但因為較高的針壓會稍微影響到聲音的靈動性
所以再以調高VTA補償之
並將唱片墊換成"0.5cm厚安全玻璃版"唱片墊
聲音更加清透明確
而機師甯的比較標準竟然是Clearaudio的Hi-end類比系統
這一點確實讓末學受寵若驚了
雖說如此
聲音的清晰及分離度
仍不及安坑黃哥哥的MG-1氣浮臂加上雷老5歐姆頭
不過
末學的目前的Goldmund T5系統已經有相當水準的表現
想必不久的將來
當MG-1氣浮臂服役後
將又會是另一番光景
期待中!!
順便分享政大彭教授集眾人之智慧
所粹煉出的"琴台"唱盤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3883345
2008-04-08
經過上次的調整後
發現"0.5cm厚安全玻璃版"唱片墊在針壓越重的情況下表現越顯著
可能是因為質地堅硬故
所以軟性吸震的狀況消失
所以針壓加重所增加的訊號拾取能力更佳明顯
但在此所謂的針壓加重和諸前輩所慣用之重針壓相去甚遠
此處所謂之針壓加重乃相較於末學之前所施之針壓為重
但實際上只施了約1.80克左右
所以應該還稱不上是重針壓吧!
有點迥異的結論
讓我有點失望
因為和之前所認定的輕針壓調法有些出入
但這種狀況應還是在狀況中
因為盤的材質以及唱片墊的材質會影響到聲音已非新聞
只是
這下變數又更多了
但無論如何
掌握VTA和針壓以掌握準確的垂直循軌角
還是不變的原則
新類比系統再詳加細校直切臂的垂直循軌後
目前的表現還算滿意
但確定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因為我的MG-1氣浮臂還沒裝上嘞!
對於這支臂
安坑黃哥哥已經玩到快要成精
不信
請看他老人家最近的發現及解決方案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ead.php?s=&threadid=330090&pagenumber=2
此外
在調整循軌,針壓及VTA方面
甯機師,安坑黃哥哥和我都發現
只要循軌調得好
針壓和VTA搭配得當
所謂的炒豆聲幾乎可以降至最小
甚至安靜無聲
這一點可以供各位同好作為調校唱臂的參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