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0日

"氣浮"在雲端 ~ 分享MG-1氣浮直切臂

請連往下列網址詳閱圖文

http://tw.myblog.yahoo.com/fullranging/article?mid=2625&prev=2635&next=2594

對末學而言
今夏真是個變動的夏天
不但搬了家
也轉換了工作跑道
在一切逐漸塵埃落定之際
方才有時間思考些非當務之急
搬家後數位系統較好處理
訊號線接一接就可發聲
但類比系統不然
單是些單純的移動就得大調
更何況歷經搬家呢!
折騰了一段時間
在確定鮮少會同時用到兩支臂後
索性就讓Goldmund T5光榮退役
並將到手近半年以上的MG-1氣浮臂
好不容易地裝到末學的自製轉盤上
正如標題般之開宗明義
換上MG-1氣浮臂後
末學的類比系統表現又更上一層
讓初聞之心情好似漫步在雲端
愉悅啊!!
賢妻聽後也頻說好ㄟ!!
說起這支氣浮臂故事
真的要好好的從頭說起
自從個人的類比經驗從支點臂進展到直切臂後
對於類比系統的認知才算真正開始
也才認真思考直切的必要性
最近在友站上熱烈討論的相關話題
也希望有興趣的人直接前往參考
方能了解此兩種拾取系統之優劣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ead.php?s=2a576c09ed14923570810bf8397999ba&threadid=344101
至於結論
那就冷暖自知了
對於唱臂理論
末學認為在實務上可以稍微地不求甚解
但對於聲音的表現
卻必須要吹毛求疵
這樣才能依每個人的音樂經驗
在類比系統上求進步
話說從頭
長期支持末學部落格的眾家弟兄
應該略知這支臂的由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
末學造訪了以下連結
http://adanalog.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7&Itemid=30
也因此慫動了安坑黃哥哥發動了那一次的團購
據說當時雷聲大雨點小
雖然數量不如預期
但至少讓我等有機會得一親此臂之芳澤
為何會想到去找氣浮臂呢?
滑動,伺服亦或是氣浮(不知有沒有磁浮?)
應該是直切臂主要的循軌基礎
但無論是利用鋼珠或是精密的bearing所做出來的滑動機構
總是免不了因灰塵或生鏽
而產生始料未及的摩擦力
將進而造成直切臂的循軌問題
而伺服裝置似乎在這一點上則是稍微討喜的
因為伺服的機械力似乎可以讓摩擦力的變因小一些
但是伺服的每一段步進間
自頭到尾都有一點"似乎"可忽略的唱針角度誤差
但在操作方便性方面真是無可取代
所幸末學還有機會擁有過Rabco SL-8E
以及仍擁有Goldmund T5
這些都是堪稱經典的伺服直切臂
但這"似乎"可忽略的唱針角度誤差真的聽不出來嗎?
這一點
一直到把MG-1裝上後
末學才有了真正的體驗
MG-1算是一支蠻友善的臂
雖然對新手來說要迎取進門算是點壓力
但此臂C/P值算是非常高
那我再告訴您它可以邊聽邊調VTA
這下您覺得它是不是蠻物超所值的呢?
此外
此臂VTA的調整是可以被讀取的
可以記錄不同唱片之最適VTA
這對有神經質傾向的類比玩家而言
應該是個貼心的設計
既然這支臂有上述諸多優點
因此末學在設計個人化類比系統時
即毫不考慮地將這支臂的安裝考量進去
並特別為了它設計了一塊壓克力臂板
要順利安裝這支臂不是難事
只要利用原廠所附的尺規即可
但要調好卻要花一番功夫
從安裝到調整一路下來
要花個數個小時的專注時間
當然調教的工具和好眼力是必要的
此外最要切記的是轉盤及氣浮臂水平
直切臂就是如此
只要了解原理掌握原則
抓到正確的循軌
幸福快樂就近了
這時您僅需要設定好慣用的針壓
再搭配可邊聽邊調的VTA
那這支臂絕對可帶給您無與倫比的類比經驗
這支臂真不是蓋的
無染無雜的聲底
讓音樂平添了幾許高貴
再加上鮮明的對比
讓細節部份更是錦上添花
這支臂對於進行拾取工作的唱頭影響甚小
這對於致力讓音響更"衛生"的末學而言
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用了這支臂
相信各式唱頭更能發揮所長
輕易展現其特色
雖然依末學有限的類比經驗
尚無法妄加定論此臂
但就聽感而言
這支臂真是物超所值
莫怪安坑黃哥哥直呼此臂勝過ET-2云云
這番使用
方才知箇中滋味
難道這支臂真的沒有缺點嗎?
非也!
其一是裝這支臂必須要很用心
其二是一切要靠DIY
其三是太重或太輕的唱頭不宜
若看倌們的唱頭太輕
可參考末學的作法
但若太重
小可就幫不上忙囉
不過若是從氣浮的直切原理來看
盡量降低浮動部分的有效質量才是正途喔!
歡迎有興趣或已擁有此臂的同好一起討論
讓這支臂的表現能夠更臻完美
若眉來眼去還不夠
想進一步與它深交
別找我
我只有這一支
要就趕緊拜託安坑黃哥哥
叫他想辦法幫您弄一支吧!!

沒有留言: